6月14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结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结业式。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同志,以及研修班79名学员参加结业仪式。
研修班班长、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董晓峰做研修班总结汇报。他指出,本次人工智能专题研修班意义重大,提升了职业院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激发职业院校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敏锐意识,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主动学习跨界前沿知识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盛俊丽、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孔玲君、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长韩芳作为小组代表,分别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学管理、院校发展与治理等四个维度做学习成果交流。
沈炜书记、孙真荣副主任、周承副书记向学员代表颁发研修班结业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在讲话中指出,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学科、人才和区位等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以“引育顶尖人才、产出顶尖成果、孵化顶尖企业”为目标,致力于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着力培育一批源头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周承副书记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一线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加注重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并关注和思考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最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做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研修班举办的初衷是勇于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要实现“三个推动”,即推动职业院校强化“开门办学”和产学研紧密协同协作、推动职业院校紧跟AI前沿技术以AI赋能改造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干部率先转变观念,培养善于运用AI前沿技术解决行业现实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沈炜书记强调,要促进职业教育紧跟科技演进态势、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一是要抓改革,更加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所需。当前,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正以实施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和“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为抓手,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职业学校要主动优化专业布局、升级专业结构,有力支撑服务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二是要抓融合,更加有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依托产业办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发挥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加快建立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快速响应联动机制,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三是要抓创新,更加快速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新理念、创新数字化教学方法、建设数字化教学内容和育人环境,深入推动 AI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实践、教材”五大要素深度融合,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本次研修班,涵盖了教育改革、人工智能、评价改革等8个模块,授课专家既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教授学者,又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职教领域以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行业领域专家,并前往凯迪拉克智能工厂、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开展现场教学。
“AI+教育”浪潮已至,智慧教育新通路前景已现。当前,上海职业院校正积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AI for education)、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社会(AI for Society)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行动支撑。
高教管理能力提升创新中心
中心自成立以来,凭借上海交通大学交叉学科的优势与改革发展的成果经验,成功承办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培训项目。
中心整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前沿科学中心、现代化产业集群等教学资源,结合名师讲堂、研讨交流、课题研究、移动课堂等教学形式,融合综合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发展、后勤管理、创新创业、统战工作、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教学主题,与全国兄弟院校共同探索如何强化人才使命担当。
联系人:叶老师(13816292018)、龚老师(13918282001)
供稿: 高教管理能力提升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