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概况>学院新闻>上海交通大学 AI 科学独立营圆满落幕——育见未来,点亮少年科学梦

上海交通大学 AI 科学独立营圆满落幕——育见未来,点亮少年科学梦

责任编辑:

为献礼上海交通大学百卅校庆,8月1日至3日,“育见未来・交大少年”AI 科学独立营成功举办。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校友服务中心精心筹备,集校史传承、前沿科技体验与跨学科实践于一体,让校友子女们在为期三天的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百年交大的学术底蕴与AI时代的科技魅力。

启航:以严谨之心,赴科学之约

8月1日下午,交大长宁校区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营员。在报到注册环节,孩子们领取了专属研学手册与物资,正式踏上“交大少年”的研学征程。稍作休息后,营员们开启了长宁校区法华十景的参观之旅。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的百年银杏,彰显着坚韧不拔;千年古井,蕴含着深邃历史;江泽民学长的题字,承载着深厚意义;上海市委党校旧址,传承着红色基因;饮水思源广场,传递着感恩精神;捐赠文化墙,展现着爱心传递;青年吴文俊雕像,给予学术激励;全球创新展厅,引领创新潮流。这些景点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交大长宁校区的独特魅力。

当晚的开营仪式上,学院校友服务中心主任孙延敏老师热情欢迎并要求小朋友们注意安全规范为活动筑牢坚实防线。随后的破冰活动更是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营员们在动手实践中初次探索运筹学思维,在协作与比拼中迅速熟悉彼此,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砺志:溯校史初心,探科技奥秘

8月2日,营员们追寻着百年交大的历史足迹,开启了“校史与科学精神奠基” 研学。在文博楼校史馆,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传承,更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黄旭华等校友“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

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成为探索的主阵地。营员们分组参与模块化实验,着手解决“如何快速去除水中微细颗粒物或胶体物质”这一贴近生活的科学问题。通过絮凝实验,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当晚的“体育中的科学”活动中,冰壶运动充当了“活教材”。孩子们在计算摩擦系数、优化投掷策略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致远:跨学科实践,绘 AI 蓝图

8月3日的行程围绕“交叉学科赋能”与“AI驱动未来”两大主题展开。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前沿材料实验以三级递进模式有序推进。基础层的荧光素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监测,带领孩子们探究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原理;应用层的光催化增材制造实验,展示了材料科学在工业中的创新应用令人无比期待的人工智能工程实践环节,营员们化身为“小小工程师”,全程重现自动驾驶避障小车的工业级开发流程。孩子们在团队协作中攻克重重技术难关,亲身感受 AI 技术从算法到硬件的落地全过程。


结营仪式上,终身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杰以《从黄浦江畔到星辰大海 —— 新质生产力时代的交大担当》为题寄语营员,鼓励他们传承交大科学家精神,以创新思维勇敢迎接未来挑战。

守护:细节处用心,安全中成长

活动期间,营员们入住长宁校区校内公寓,交大食堂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专业生活老师全程陪伴,严格执行规律查寝与健康管理。专属保险与应急预案为孩子们的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让他们在独立生活中锻炼自理能力,在集体环境中学会协作包容。

       本次“育见未来・交大少年”AI 科学独立营,不只是一次前沿科技的体验之旅,更是一场交大精神与科学基因的传承之旅。活动通过沉浸式、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在少年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为培育具备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未来栋梁奠定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向交大百卅华诞献礼。


联系我们

电话:021-62932920(非学历教育咨询)52385348(学历教育收尾咨询)

邮箱:lec@sjtu.edu.cn(院长信箱) nec@sjtu.edu.cn(学历教育收尾咨询)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关注我们
服务社会
终身学习
创新发展
学历教育入口